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

青少年得了牛皮癬的症狀

這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。由於牛皮癬在治療上很頑固,早期牛皮癬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。囙此,提前瞭解青少年牛皮癬的症狀對牛皮癬的治療及預防有很大幫助。那麼,青少年牛皮癬的症狀是什麼呢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少年牛皮癬有哪些症狀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,尿布牛皮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嬰兒通常是“尿布型牛皮癬”,也就是說,在使用尿布的區域會出現深紅色的斑點,邊界清晰。表面有銀白色的雲狀頭皮屑,病變發展可能超出尿布到大腿上部的範圍。這種類型的牛皮癬可能會刺激皮膚並產生同態現象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,皮疹牛皮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少年牛皮癬通常出現在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後的2-3周內。像紅蠍子一樣的小紅疹出現在體內,並迅速發展為綠豆和大豆的小紅斑。白皮屑,這種類型稱為滴頭牛皮癬。因為發病是突然的並且發展相對較快,所以也稱為皮疹型牛皮癬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,膿皰性牛皮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少年還存在嚴重的牛皮癬類型,例如膿皰型牛皮癬。臨床表現與成年人相似。只有年輕的年輕人年輕而虛弱,具有嚴重的症狀,通常具有全身性,並且在大面積的紅斑表面非常稀薄。小膿皰,這些小膿皰迅速融合為膿液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:在治療青少年牛皮癬時,要根據孩子的體重更加謹慎,並防止激素的不良反應。對於青春期牛皮癬患者,在正常情况下,儘量不要使用免疫抑制劑,環孢黴素等,因為孩子處於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,以免留下嚴重的不良反應。

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

珍惜青春,善待自己

青春是什麼?



青春是一股騷動,它撩撥著我們那顆蠢蠢欲動的心。讓我們在燈紅酒綠的精彩世界裏奔波、追逐。我們渴望著時代對我們的眷顧,也樂於接受時代對我們的考驗。青春是一種激情,它刺激著我們那雙孜孜求知的眼,令我們對世界激起生命的全部的美麗和靈光,哪怕這種生命之光在茫茫字宙裏只是稍縱即逝,我們也願為這美麗傾盡全力。



青春是…



青春對年輕的我們來說意味著很多很多,卻也很少很少。因為我們年輕,所以我們擁有著這美好的青春,我們有本錢去追求我們想要的,如“在海外壯遊,在崇山峻嶺上長嘯,在凍巷內滑冰,在廣座裏高談”。但是又因為我們太年輕,所以我們往往忽略了這美好的青春,更忘了這美好的青春是如此的短暫。直到有天等我們頓悟到它的可貴,卻已經是“黃卷青燈,美人遲暮”了。



張愛玲的《遲暮》這篇散文就是對青春流逝的緬懷,青春易老,紅顏易衰。人生總共也不過短短數十載,青春更是短暫,往往是在我們“才從青春之夢裏醒過來的眼還帶著些許朦朧的睡意”之時,青春已悄然的離我們而去。不直接描寫對青春的留戀,作者一開篇就別具匠心的描寫了一幅繽紛繁華的春景圖:“紅豔的桃紅,醉倚在風的臂誇”,“成團的柳絮,模仿著二月間漫天舞出輕清的春雪,飛入簾櫳”,“細細纖纖的綠茵上,沾濡了清明的酒氣”。一個充滿詩意的意境,本屬於青春飛揚的情調,卻成為女主人公孤獨憑欄哀悼青春的背景。本是兩互不相干,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本是衝突的雙方卻在作者著力渲染下,將有著同樣旺盛生命力的青春和春天等同起來,使得這兩者意外地默契結合,而不顯突兀。再者區別於一般散文直抒胸臆地表達情感,作者在表現愁情方面也極盡婉轉之意。不直接寫痛惜年華流逝的傷感,而用了兩個意象將自己的情感透露。



第一,是羡慕朝生暮死的蝴蝶,將蝴蝶能用短暫的一生都去追逐春光,在“春盡花殘“之後殉著春光而去的痛快,而人卻得在青春長逝後,還要苦度數十載充滿灰色的暮年人生活的無奈和彷徨作了比較,從而感慨青春的有限與短暫。第二,用女主人公對絢爛春光的抱怨從反面表達出了她對青春的極度眷戀,以及對青春的已逝感到極度的無奈和傷感。但是,女主人公對青春流逝的那種怨恨和傷感,不同於一般的消極思想的那種頻廢的感覺。雖然她對命運是諸多的不忿與不平,但是卻是她極度積上的一種體現。就是因為她有太多的抱負與理想及欲想實現,卻奈何年事已高得她的這些抱負與理想的實現受到了太多的限制,正是這種力不從心的挫敗高才得她的不滿溢於言表。所以她的抱怨不是一般市井流民的怨天尤人,也不是一般文人雅士的無病呻吟。而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,她痛恨老年人,不是因為他們的醜和遲鈍,而是因為他們遠離了青春與活力,在時代的競爭中失去了戰鬥力,他們即終社會所淘汰,這才是她所真正痛恨的。年老對她來說是悲哀的,然而她的人生態度人是肯定的。這就是這篇文章與其他抒發心中愁苦的文章的最大不同之處。



張愛玲在描寫女主人公的心態時,似乎有那麼的一點偏激與不切實際。象地對自己已變老的容顏的羞愧和對這“逼人太甚的春光”的詛咒,在我們看來似平有那麼一點的不可理喻。其實不然。或許,現在的我們都還大年輕了,無法理解一個渴望追求的暮年老人的心態。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去想像一下,當某日醒來,發現自己已白髮蒼蒼、容顏蒼老,卻發現很多自己想幹的事情還沒有機會去將它完成,假多追求再也無法實現的時候,會是怎樣的一種蒼涼的感覺。張愛玲的魅力,就在於她塑造的人物或形象追求的往往不是悲壯而是蒼涼。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“悲壯是一種完成,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發”,相較而言,蒼涼就具有更深長的回味。當然,並不是說蒼涼就都是好。只不過相對於悲哀來說,蒼涼給人帶來的就不只一般悲哀給人的那種純粹的刺激性,還有很多的啟發性。也不只一般悲壯那樣過於誇張化,而是更易於接近情感現實,更容易打動人,也就更易於讓人接受